中國三大石窟中的雕塑
中國古代的宗教雕塑,除了大量存在于遍布全國的寺廟之外,青島雕塑主要集中分布于全國的不下數十處的著名石窟中,如山西大同云崗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廣元千佛崖和安岳千佛寨等,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崗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龍門石窟。
敦煌莫高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由于敦煌地處古代絲綢之路要道,即是古代進出中國的第一關卡,又是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因此,那里成了中西經濟文化的第一個交流點。從樂尊和尚開鑿第一個洞窟始,在鳴沙山東麓南北長約1600米的山崖峭壁上,至唐代武則天時期,已開鑿一千多個洞窟。雖經千百年來的自然力與人為的破壞,至今還保存有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和元等十余個鞠代所開鑿的500多個洞窟。其中所立影塑兩千多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杰出藝術創造才華。
由于莫高窟是開鑿在鳴沙山的礫巖懸崖上,因礫巖租帽松脆不宜雕刻,因而采用泥塑施彩繪的形式塑造佛像。人們從現存洞窟里的兩千多尊影塑中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敦煌影塑有著不同的藝術特征:早期彰塑,較多留下了仿效西域或印度佛像的痕跡,之后才逐漸從塑像的形貌、體格和服裝上體現出漢民族特征,并在藝術上擺脫印度佛教藝術的痕跡,具有自己的藝術風貌。其中盛唐影塑,在藝術技巧上達到了爐火純青、完美無缺的境地。如158窟中的長15米的坦集《臥佛像》,雖然表現的是釋迦牟尼死時的情景,但形象給人感受卻不是一具失去生命的僵尸,而是安樣寧靜,溫文可親,好象是沉浸在甜蜜的睡意之中
上一頁:發展青島雕塑,建設精神文明
下一頁:商周時代雕塑的獰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