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河流域的青島雕塑雕刻
在古代,凡有河流的地方,往往都成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如中國的長江和黃河流域,埃及的尼羅凋流域,以及位于亞洲西部的今伊拉克境內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原因是在這些河流的兩岸一一特別是在它們的中下游,由于河水將上游的淤泥帶來所形成的肥田沃土,為創造古代文明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被古代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產生了定居的古代文化,其創始者主要是蘇美爾人。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已發展到金石井用的階段.自公元前3(犯附年到公元前7世紀,在這塊廣闊肥沃的土地上,城邦國家之間互相侵吞的征戰,連年不斷.其中,在世界古代史上有名的"古巴比倫王國氣初建于公元前19世紀,中間經歷了亞述大帝國的興亡,最后于公元前7世紀統一,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新巴比倫王國氣考古學家從這塊戰亂頻繁的土地中所發掘出來的文物,證明這一地區的古代雕刻,有其獨特的"西亞'藝術風貌。
體現在"西亞"地區雕刻藝術上的成就,青島雕塑浮雕方面有在蘇薩出土、現藏于怯國巴黎盧佛爾宮博物館,產生于公元前3(削年代下半葉的《納拉姆的勝利紀念柱浮雕》,浮雕是用高2ω公分,寬105公分的桃色砂石雕刻而成.浮雕構圖的處理別具匠心:高低不一的山峰,用線條和體積的厚薄體現出來;浮雕近處的人物和樹木布局,層次也很分明;國王一手拿權杖,一手揮動鞭子,威風凜凜地站在兩山之間,體形比奴隸們大得多.這說明,遠在"西亞'藝術中,就有將王者和神靈強調突出的創作公式
上一頁:青島雕塑的構思創作
下一頁:發展青島雕塑,建設精神文明